新闻动态
科室介绍
名医风采
党群工作
就医指南

宝宝便秘的治疗

作者:李碧 时间:2020-10-23 阅读次数:3138

排便费力、有时一天数次蹲坐便器,肚子憋胀难受,宝宝哭闹不止……  

便秘是不少宝宝与宝爸宝妈共同会经历的苦恼,有些家长认为便秘只是小问题。但事实上,宝宝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都会因此受到影响,甚至会进一步导致器质性病变。

【宝宝什么情况算便秘】

1.大便呈干硬 

2..排便困难:排便用力或哭闹至少10分钟才能排出软便

3.排便间隔时间长:宝宝连续三天以上未排便或一周排便次数不超过2次。 

大部分宝宝都是功能性便秘,但还是需要到医院做检查排除器质性原因。此外1岁以下的宝宝还需要考虑便秘是否由过敏引起。

 【宝宝便秘有什么危害吗】

1、因饱胀感导致的食欲、精神不佳、烦躁不安、睡眠质量下降等。

2、无法排出的毒素长时间积聚体内,影响正常新陈代谢,常表现为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导致宝宝更容易患病。

3、引发肛门直肠等器质性病变,为成人期的某些疾病发生埋下隐患。

宝宝因排便过程中的不适而对排便产生恐惧或排斥,导致恶性循环。

【如何防治宝宝便秘】

1、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全谷类:燕麦、荞麦、红豆、玉米

蔬菜:绿叶蔬菜、西兰花

水果:苹果、猕猴桃、火龙果

2.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

每天定时蹲坐便器,即使没有便意,也要蹲5-10分钟

 排便训练:

排便训练是指人为地对儿童排便行为进行有规律的强化训练,使其养成良好规律的排便习惯。正常排便习惯是人体正常行为能力的体现,大多数具有正常排便习惯的人均在每天同一时间排便。这个条件反射一般发生于餐后1h内,多数在早晨。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对儿童功能性便秘具有重要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具体方法:                               
每天在规定的时间到卫生间训练排便,让患儿坐在便盆上,便盆的高度要合适,双膝水平略高于臂部,双足着地以便于用力,同时让婴幼儿学会排便用力,即呼气后屏气增加腹压来用力排便,协调肛门括约肌运动,集中精力,不要摆弄玩具等分散注意力,反复训练,直至排出大便。在训练刚开始,可能出现排便失败的现象 家长要坚定信心 ,不要训斥患儿,多进行耐心劝导,每次成功排出大便后,家长要给予鼓励或一定的物质奖励,每天坚持2次训练,一 般选择早晨睡醒后和晚餐后1h左右,每次训练时间10min左右,避免长时间坐便盆而产生疲劳和厌倦感。

3、提倡纯母乳喂养

4、增加活动量

合适的活动对于治疗便秘有着重要的作用
治疗小儿便秘应针对每例个体,通过病史了解其活动量、培养劳动习惯。可以走的尽量不坐车、上下楼自己爬楼梯,每日应有1h以上的体育锻炼。

5.心理行为治疗
各种心理行为因素可影响胃肠功能,在有特殊行为表现(如孤独症和肥胖)的儿童中便秘发生率更高。功能性便秘患儿行为异常发生率较普通儿童高3-4倍,大便失禁频率与违法、好斗行为相关。
功能性便秘的心理行为治疗策略
功能性便秘患者中少数与心理疾病共病,症状顽固。心理因素明显者应由心理医师制定完整的心理治疗方案,选择适当药物等作为辅助治疗。大多数症状较轻而心理应激源不明显患者的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包括教育、排便训练、 生物反馈治疗等内容

6.功能性便秘生物反馈治疗

治疗方法

患儿左侧卧位,将测压导管,肛门栓电极按要求纳入肛门内;让患儿模拟排便动作,观察压力和肌电图。在治疗中患儿可以通过视频看到自己排使时肛门直肠肌肉的活动情况,同时教导患儿根据信号自我调节,放松盆底肌和肛门外括约肌 ,感受直肠压上升,肛管压下降的正确排使感觉。

7、药物治疗:

儿童功能性便秘的药物治疗包括2步: 解除嵌塞粪块与维持治疗。

开塞露:可软化大便,刺激肠壁,使大便容易排出,但不要长期使用,以免产生依赖。

对于儿童,最优推荐是口服给药。

乳果糖,可吸收体液入肠腔,软化大便,从而起到缓泻作用。可根据宝宝情况,每日5-10ml加入水中服用。乳果糖适用于所有年龄的患儿.乳果糖可减少健康人肠道内的有害菌群,抑制拟杆菌、梭菌等。增加健康人肠道内的有利菌群,增加双岐杆菌数量。   

聚乙二醇,作用机理 :大分子物质,不被吸收,直接产生渗透作用。具有水结合能力,转运水入结肠。

用法用量
维持用量0.3-0.8g/kg.d
通便用量1-1.5g/kg.d,可连用3-4天

益生菌

益生菌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增进便秘病患的排便频率、减少肠道转运时间以及软化粪便形态等作用。研究显示,动物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和两歧双歧杆菌具有缓解便秘的作用。(注:益生菌的效果因人而异)

 

宜都市中医医院

医院地址:宜都市陆城城乡路81号

邮政编码:443300

电 话:0717-4830666

E-mail:yuanban@yc-hospital.com.cn

急诊科电话:

0717-4831999

  • 微信

  • 公众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17-4830666 版权所有: 宜都市中医医院 备案号:鄂ICP备18026398号-2 技术支持:湖北红点互动